德国的许多大学都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十九世纪末,德国超越英法,成为世界科学的中心,物理、数学、化学和工程等许多科研领域都聚集了最杰出的研究人员,从某种意义上讲,德国是现代大学的发源地。 但如今,当人们谈论世界一流大学时,可能很难立即想到德国的任何一所大学。 德国大学在全球排名的表现也佐证了这个现象。 2004年,时任德国联邦教育部长的布尔曼女士首次提出在德国建设几所哈佛式的精英大学,希望培养世界级的精英人才,重塑德国大学的辉煌。 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2005年6月德国启动“卓越计划”(initiative for excellence),重点扶持德国的研究性大学和科研团队。至此,“卓越计划”实施进入第三阶段,即2005-2012年为第一阶段,2013-2017年为第二阶段,2019-2025年为第三阶段。
第一期计划从2006年到2012年(第一轮和第二轮),投资19亿欧元,共资助86个项目,包括39个研究生院(graduate schools),37个卓越集群(excellence clusters)和9个未来构想(institutional development concepts)项目。 第二期计划从2013年到2017年(第三轮),投资27亿欧元。共有99个项目获得资助,包括45个研究生院、43个优秀集群和11个未来愿景项目。每个项目每年获得5.4亿欧元的资助。 “卓越计划”项目的评选由德国研究基金会和德国科学与人文委员会主持。 遴选过程分初期和末期。 一开始,每个大学需要提交一份提案草案,然后由国际专家组成的委员会进行评估。 根据德国研究基金会的规定,委员会由约300名专家组成,其中60%都来自其他欧洲国家,30%来自非欧洲国家,剩下的10%为德国专家。 申请人应首先提交英文版的申请材料草案,并接受评审团的初审。 通过初审者,再向评委会提交正式报告。 评委会将根据项目的创新性、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学科现有优势和特色、研究的可持续性、区域科研能力和国际知名度等对申报项目进行评估。 卓越计划的资助内容分为三部分:研究生院计划、卓越集群计划和未来愿景计划。 “研究生院”计划资助一部分优秀博士生,力争使他们成为青年科研的后备力量;为博士生开展国际化、跨学科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科研环境,从而提高了德国博士生培养的整体水平。 “卓越集群”计划着眼于增强高校的研究潜力,支持高校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卓越机构和培训机构。 同时,扩大了德国相关大学的科研网络和合作,利用德国大学校外研究机构实力强的特点,加强促进大学与校外研究机构、应用技术大学及经济界的合作。“未来愿景”计划帮助德国顶尖大学扩大其强势学科的国际竞争力,最终确立德国大学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
计划最多资助10所大学的尖端特色科研,当选条件是大学至少入选一个研究生院,一个卓越集群。 例如,海德堡大学提出了“开发综合性大学的潜力”的观点,强调跨学科对话的重要性。 2015年,在“卓越计划”第二阶段即将结束之际,德国政府委托国际认证专家委员会对“卓越计划”10年来的实施情况进行了全面评估,并提出了“卓越计划”下一阶段的规划依据。 在第三轮中,有11所大学被授予“精英大学”的头衔。 分别是:慕尼黑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亚琛工业大学、柏林自由大学、海德堡大学、康斯坦茨大学、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柏林洪堡大学、不来梅大学、科隆大学、图宾根大学。 2016年1月,国际评审专家委员会从大学发展、大学治理、学生数量和教学质量、科研后备人才、大学融入科研体系和国际化等六个方面对“卓越计划”实施前后进行了对比,并形成了报告。 研究发现,“卓越计划”的影响是积极的:1. 激发德国大学的竞争文化和机制,打破德国大学传统的均质化结构。 2.为德国大学注入科研活力,增加科研论文发表数量。 3. 打破壁垒,推动大学与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 4.世界大学排名表现提升,德国大学国际地位提升。 经过多次磋商和讨论,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于2016年4月22日达成协议。第二期“卓越计划”结束后,他们继续支持下一轮“卓越计划”,并公布了具体计划。 相比于前两个阶段(前三轮,第一阶段为两轮),于2019~2025年实施的第三阶段“卓越计划”主要发生了两点变化:一是撤销了“研究生院计划”,并决定将“卓越计划”更名为“卓越战略”;二是延长了资助周期,“卓越战略”的资助周期从5年延长至7年,每年为所有受资助项目投入约5.33亿欧元,7年的资助总额高达37.31亿欧元。 第三阶段计划不仅改变了资助领域,而且尊重科学发展规律,取消资助期限,给予更长期、持续的支持。 更重视中期评价,给予充分的时间进行改革和调整。德国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引入了竞争和淘汰机制。高校入选“卓越计划”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仍然需要参与各个“卓越计划”的竞争和动态调整。
“卓越计划”实施以来,入选“卓越大学”的高校前后共有17所。 其中,只有慕尼黑工业大学、慕尼黑大学、海德堡大学、亚琛工业大学、柏林自由大学和康斯坦茨大学6所大学连续三期入选“卓越大学战略”。 “卓越计划”的实施对德国大学的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学增强了危机感和竞争意识,更加注重自身发展。大学的等级分化和退出机制对德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影响将不断显现。 “卓越计划”也面临着不少挑战。 由于平等原则早已深入德国高等教育的理念,试图在大学间“制造”差异化的“卓越计划”在新一轮实施中仍面临严峻挑战。 如何平衡追求科研卓越与重视教学、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好公平与公正的关系都将是“卓越计划”将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李志敏,责任编辑冉静,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