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的问题

众所周知,教育、住房和养老可能是目前让中国人焦虑的主要问题,因此,出国留学成为一个热门词汇。无论是基于对西方国家发达教育制度的向往,还是对国内现有教育制度的失望,还是各种留学中介机构的调情甚至恐吓,还是全球化趋势下探索异国他乡的渴望和憧憬,以及国内新兴中产家长日益壮大的腰包...形成合力,最后

只忽略了最本质的问题。你为什么想出去?什么样的孩子适合出门?作为留学的主体,孩子对自己的感觉如何?你会经历什么?有哪些不可避免的坑,必须面对的选择,人生成长的经历?

出国这个问题,不一定是完美的答案,但一定是最生动的答案。

有人评价这本书可以称之为“宝典”,因为有很多可以称之为策略的例子可以分享,非常实用。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大大提高留学成功率。有人觉得这本书很接地气,记录了一个起初外人很难称之为学霸的孩子是如何成长为一个真正优秀的人才的;而且在我看来,作为一个规划多年,努力寻找合适的时间和方式送孩子出国留学的家长,这本书说的很对。既不是成功的鸡汤,也不是留学中介的商业套餐。它平实地写了一段7年的留学之旅。作者的分享,无论是初衷还是效果,都不仅仅是帮助你成功留学,而是真正引起你的思考——我是谁?那怎么办呢?这个顺序很重要,但是现实中我们经常会把顺序颠倒,以至于经常会出现走了很长一段路,忘记了为什么出发的情况。

中西方的国情和教育观念的差异导致学生的某些价值观存在显著差异。

国内类似于流水线作业,统一要求孩子高分数、好大学,然后报一个热门专业,在激励甚至强迫学生学习的同时无视了学生内在的愿望与兴趣,比较死板与功利;而国外完全是另一个极端,由于很多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体系、社会阶层的固化以及西方几十年前兴起的个人主义、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等原因,学校采取散养的方式,同时鼓励学生以兴趣为导向进行学习,有一种你爱学就学,我会帮你,若是你不想学我也不会强逼着你的感觉。

学生也很懒。没有多少人认为读书能改变命运。大部分大概都在读书,希望自己不要太努力,所以可能会对中国的努力文化感到不解甚至嘲讽。

(需要澄清的是,西方顶尖高中的学习压力完全不输国内的高考,要想考上一流名校付出的努力也并不比国内少。

感觉西方通过这种教育制度自然完成了社会分层,那些懒学生就像温水里的青蛙。

)在此我不讨论以压力或者兴趣为动力孰优孰劣,因为两种方式各有其优点与局限性。

我深感大部分西方学生不愿意做枯燥的机械训练,所以基本功不是很扎实。

而国内对于学生这种类似于推迟自我满足感的训练实际上是很有价值的,因为某些能力的获得是需要付出很多努力的,而不是容易的像蜻蜓点水一般。

而对于一直背负着各种压力,总是顺应并尽力实现他人期望的中国学生来说,来到这种宽松的环境中,他们会很迷茫,不知道自己要追求什么,也不知道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

比较理想的情况是学生在顺从别人曾经给予自己的期待和回应自己内心的希冀之中逐渐找到一个平衡点,最终做出一个选择,从而找到自己的奋斗目标。

然而,不幸的是,由于人的懒惰本性,渴望获得同学的认可,以及对应试教育的强烈厌恶,很容易放弃原有的学习精神,变得懒惰。

很多留学生处在孤独与迷茫之中却无人倾诉、无人问询,身边没有朋友,亲人要么感觉相距甚远说了也没用,要么就是家人那边特别忙对这些事情比较不耐烦,不能将心比心,给不出什么建设性的建议,再加上陌生环境人生地不熟,英语又比较有问题,和校方交流起来即便是心有余而力也不足,内心经历了一番挣扎,感觉自己既无力又无助,陷入虚无之中,然后做出一些自暴自弃的选择,贪图享乐。

在外人看来,他们很迷茫,无所事事。

所以,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出国留学,也不是所有的孩子和家长都为此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出国问题》这本书的作者,开放的心态,乐观的性格,强健的精神体魄,自我管理的能力,换位思考观察思考的习惯,批判性评价叙述的风格,这当然与她的经历和磨炼有关,也必须承认,与她的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教育方式也有必然的联系。

其实,回顾起来,世人所言的所谓留学成功,除了能上一个好学校,从个人成长角度,家庭教育的不可替代性、亲子高度互信的重要性以及学生自己自爱、自立、自强是缺一不可的。

生活是一种实践,也是一次旅行。没有宝藏,也没有捷径。每条路都有自己的风景和风险。重要的是你怎么选择,选择之后,你能不能坚定的走下去。

希望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都能像作者说的那样,看到一路上最美的风景,一路精彩到最后。

看完是什么感觉

2018年8月

【作者简介】

《出国问题》作者朱婧

2017-就职于江苏袁晶能源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2013-2017就读于美国埃默里大学

2010年至2013年就读于美国西部储备中学。

朱婧

朱婧,1994年出生于浙江台州,在广东佛山长大。初中毕业后,她通过考试,拿到了美国五所寄宿高中的录取通知书。

2012年以较低的标准化考试分数却成功地提前锁定全美排名20的大学。

她阳光理性,有点侠义风范,感觉敢干敢担当。

努力争取当前的机会可能是在为未来创造潜在的机会。作者鼓励自己。

【内容介绍】

出国的问题

从16岁到23岁,作者积累了七年的素材,花了一年的时间写作。书中的内容和观点,不是周游美国几个月就能体会和总结的。

对于纠结出国好不好的孩子和家长,可以从本书前半部分寻找自己的关注点,从语言能力、学业能力、社交能力、时间管理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财务自理能力、人文素质和心态的变化、对心理健康的风险、对人身安全的风险等角度比较自己的特点。,并从多个维度分析利弊,得出适合自己的答案。

即便没有留学计划者,也能从这些鲜活的故事中领略到美国高中、大学不同于中国的教育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育评估等等。

对于已经决定出国留学的家庭,可以从本书后半部分的目录中了解流程。按照时间顺序,每个环节的体验都很详细。

包括:什么时候出国、怎么选学校、如何定位突出自己、怎么准备考试、怎么写申请文书、怎么面试、签证所需材料、面签注意事项、哪里找便宜机票、在哪里转机、怎么打包行李、入学后的宿舍管理、如何利用学校的选课机制为自己搭配多年的课程框架、如何安排小长假和暑假。

第一次接触留学的小白能很快上手,掌握整个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