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郑和是否真的发现世界,这个故事确实不很重要,重要的是今天人们对中国文化的不信任和不理解,就好像中国没有去破坏世界的自然秩序反而是个错误。 今年是郑和大航海600周年,当然有些相关的庆祝活动,但看来除了与郑和特别有关系的地区(南京、泉州和云南等),人们似乎并没有太大的热情,甚至说不上很关心。尽管有英国人孟席斯竭力助兴,也没有能够使人们特别兴奋。在《1421中国发现世界》一书中,孟席斯为郑和想象了一个震烁古今的大故事,他声称郑和航海超越了哥伦布和麦哲伦,最早发现了美洲、澳洲、南极等。看来更多的中国人不太相信这个故事。 孟席斯这个故事更多是“合情合理的”推论,过硬的证据确实不多,主要是疑似中国人留下的比哥伦布更早的航海图,以及一些蛛丝马迹。要证实这个伟大故事恐怕不容易,除非在美洲等地方出土某些铁证,比如明朝的沉船之类。中国本来有一部应该是相当详细的郑和航海官方档案(《郑和出使水程》),却先被明朝兵部藏匿,后来又销毁掉了。更奇怪的是,这个文件只有一份,烧了就没有了,而且似乎也没有什么人听说过里面有什么神奇故事。由此可以假定,即使在明朝,人们也不太重视郑和的事业。 不过,古人对郑和的冷淡与今人对郑和的冷淡在性质上很有些不同,古人虽然喜欢拥有许多朝贡国,但对那些属于“四海”的遥远的朝贡国并没有积极作为的实质性兴趣,没有像西方人那样想去征服、占领和殖民,只是希望它们来朝,不来也无所谓,因此,郑和的成就也就不会被特别重视。而今天对郑和冷淡的人们,则似乎有两种基本态度,一种是对古代中国的那种“天朝上国”的“宣化”态度非常反感;另一种是对那种华而不实的出游式访问不满意,往往觉得中国没有像西方那样去征服和殖民是愚蠢的。这两种态度虽然意趣相反,但都是一部分人的“现代性”思维的表现。其实,郑和是否真的发现世界,这个故事确实不很重要,重要的是今天有不少人对中国文化的不信任和不理解,就好像中国没有去破坏世界的自然秩序反而是个错误。 中国古代的朝贡体系在学上是非常特别又非常重要的一种体系,它是惟一的非霸权的强国国际体系。无一例外,一个强大的国家自然而然会对自己的文化和地位产生自豪感,古代中国的“天朝”态度其实一点都不夸张,不过分。相反,是非常温和有礼貌的,尤其是和平主义的,很少利用实力而发动各种战争,也没有因此建立明显的霸权体系,这与西方历代强国的侵略态度大不相同,西方强国从来都与战争、征服、殖民和霸权联系在一起。“五四”以来对中国传统的反思恐怕是一种过度反思,以至于不考虑历史具体背景而对中国传统进行盲目的批判,比如说,“天朝”态度在古代语境下是完全正常的,当时中国确实是世界最强大的国家。幸亏中国文化十分迷恋“和”的美德,否则完全会是另一种世界历史。 中国式的朝贡体系可以说是一种“形式主义的”体系,它所追求的“世界领导地位”(天下之主)在西方的逻辑和话语中恐怕不容易被表达,因为那种“世界领导”既不是军事霸权、霸权、经济霸权,也不是宗教霸权或意识形态霸权;或者说,它追求的既不是物质利益的领袖,也不是精神话语的领袖,它完全不去支配他者的生活,它试图建构的是礼仪性的、象征性的符号系统。这一符号系统表达的是既非霸权的又非契约性的关系,这是中国特色的作为情感关系的关系,在其中,天下之主只是形式上的世界领导,它追求的是由于美德和文化而被世界所爱戴和向往。郑和大概也是带着中国式的朝贡体系任务出洋的,所做的事情仅仅属于“交往”领域,而没有征服、殖民之类的“业绩”。